欢迎访问-瑶海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平安建设绘就宜居城市底色
发布日期:2024-05-23   浏览量:508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0

5月21日晚,2023~2024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系列活动——“美好生活之夜”举行,合肥上榜“十大美好宜居城市”。上榜的背后,平安成了绘就美好宜居城市的底色!5月22日,记者从合肥警方获悉,目前20余万“合肥义警”融入防控体系,日夜守护在大街小巷;“交通超脑”已覆盖合肥2500余个路口、3800余个路段;全市已建成智慧平安小区3800余个,符合封闭条件的小区覆盖率达100%。

  街面巡逻看得见平安出游更放心

  “五一”假期,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队警容严整、精神昂扬的巡逻民警不时从人群中穿行而过,让市民在平安祥和的氛围中享受逛街的愉悦。“五一”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将群众平安和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放在首要位置,日均出动警力1万余人次,以骆岗公园、包公园等景区和淮河路步行街、之心城等商圈为重点,每日部署警力和群防群治力量开展联合巡控,最大限度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全市110接报警情较去年同期下降11.16%,社会面治安平稳有序。

  在平安合肥建设中,以全市125个巡控网格为基础,合肥市科学设置覆盖全市的“1、3、5分钟”快速反应圈,并依托“155”工作机制,组建市级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应急处置、要素管控、侦查研究、事故预防、执法与民意“五大中心”,打通各板块、各环节间业务流和数据流,为防控体系迭代升级注入“实战能量”。

  另外,探索建立新时期“合肥义警”群防群治队伍,目前26.19万名“合肥义警”作为巡逻员、调解员、信息员、安全员、宣传员融入防控体系,日夜守护在大街小巷。“庐州街坊”“小巷管家”“云川大妈”等一批群防群治特色品牌接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速形成。2023年,合肥市获评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交通超脑”出点子城市交通更顺心

  2013年突破100万辆,2018年突破200万辆,2023年突破300万辆,10年时间,合肥机动车保有量连续跨越两个“百万”。如今,这个增速正在提高。机动车保有量飞速增长,对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治理拥堵?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运用到合肥的交通管理中。

  去年1月,合肥在安徽率先推广“警情综合治理和智能应用系统”,不断汇聚的海量警情数据,经过系统梳理、大数据应用进行趋势分析研判,指导公安机关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早在2018年,合肥市就启动了城市“交通超脑”计划,公交、出租车、公安、互联网等多源交通数据的接入和深度融合,实现了一线城市级的交通状况实时感知,对大量交通流量数据的分析,也让合肥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堵点治理。

  如今,“交通超脑”已覆盖合肥2500余个路口、3800余个路段、200余个网格区域,实时巡查、精准施策、及时响应,使高峰时段的城区交通拥堵指数持续下降。

  社区管理变“聪明”居民生活更安心

  自2017年起,合肥市根据全市居民小区发案情况,选择10个不同类型的案件多发小区,在前期试点、示范工作基础上,全面推动全市智慧平安小区建设。

  同时,以全市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为契机,探索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总结了安置小区镇(区)建、商品房小区自主建、新建小区同步建等五种模式,供全市各地立足实际分层分类推进。

  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合肥还同步健全系列制度规范,构建多模态社区安防感知网,通过搭建门禁管理等模块,保障群众居住安全。构建全息化社区管理服务网,为小区物业、居民提供远程开门、访客管理、报修投诉、周边生活服务等应用,将“人防+技防”有效融合,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和居民安全感。

  近年来,为了让平安看得见,合肥市将打造智慧平安小区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建成智慧平安小区3800余个,符合封闭条件的小区覆盖率达100%。(周勇 合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