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瑶海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安徽实现制造业“皖”美蝶变
发布日期:2022-12-30   浏览量:1946   来源:安徽省经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0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安徽的产量已位居全国第五,汇聚江淮、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等10家整车企业……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这些傲人的数据背后,是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之时,安徽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率先走出“创新驱动、科创引领”的产业变革之路。

  据有关机构测算,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位,总量和质量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平板显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光伏产业、智能语音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十大新兴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显现“制造业强省”的蓝图底色。

  制造强省 从“创新驱动、科创引领”开始

  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10年来,安徽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再到“加快打造制造强省”。取得这些成绩,先要从10年前的“制造强省”战略说起——

  2012年,安徽率先提出“制造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制造业“体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提出优势产业能级跃升的“安徽模式”,即“龙头+配套”,“基金+基地”的产业链培养模式。

  合肥京东方的发展历程,就是最好的例证。主营液晶面板的京东方在2008年陷入发展困境,合肥市政府拿出90亿元,敲定了当时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项目。2010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东方6代线项目实现量产,打破了中国液晶电视屏依赖进口的局面。此后的京东方,产品不断创新,产线做到了10.5代线,开创了全球显示产业发展的新里程。

  近年来,合肥围绕京东方、维信诺、康宁等平板显示产业,上下游已集聚200多家企业,实现了“聚沙成塔”的产业链布局。合肥的显示面板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之一,液晶面板产能占全球10%,产值超过千亿元。

  类似的千亿产业集群,安徽已培育超过10个。如年均增长28.4%的电子信息产业,光伏产业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产业,聚集10家整车企业和1200多家配套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二的家电产业。今年下半年,安徽又签下大单,比亚迪在合肥建设新能源车生产基地,生产比亚迪新能源畅销车型“秦”。项目一期150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预计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超过千亿元。

  有媒体这样评论,安徽不仅构建了原材料工业的“铜墙铁壁”,家电产业的“家”喻户晓,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汽”势磅礴,光伏产业板块也“光”彩夺目起来,智能语音产业更是“声”动世界,集成电路产业“芯”机无限!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率先出台专精特新促进条例

  “专精特新道路,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金光大道。”今年9月,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合肥华升泵阀总经理何玉杰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在交流发言时分享道。

  华升泵阀将有限的资金、人才、技术,用在创新发展的刀刃上。公司专注环管轴流泵等聚丙烯装置研发,在石化领域形成“硬核”技术实力,将环管轴流泵产品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此外,还在沸腾泵、液力透平等40多种产品方面成为行业领头羊。

  华升泵阀成长过程得到了安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介绍,围绕“制造强省”建设,安徽持续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探索出培育专精特新的“安徽做法”:2018年,安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目标路径;2020年,安徽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专精特新排头兵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对国家级“小巨人”给予奖补;2022年,安徽出台《安徽省专精特新倍增行动方案》,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的“五企共育”工程。

  截至2021年,安徽省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全年营收2059.2亿元,同比增长33%,户均营业收入4.3亿元;实现利润160.9亿元,同比增长26%,户均利润3365万元。其中,安徽“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费用达2166万元,平均研发强度约为5%。

  加快布局智改数转 深入推进绿色制造

  安徽省经信厅相关人士介绍,安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形成了安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十二模式”,持续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如其中的“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模式,就是以工业互联网突破传统工厂边界,将价值增值拓展至服务端。

  2021年以来,安徽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以“羚羊”平台为代表的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截至2022年6月30日,省内重点培育130个平台,各类平台已链接300万台设备、3215个工业App、3100多个工业模型,服务13826家企业。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试点示范项目30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传统产业上,安徽也持续发力,引导企业向智能制造推进,向绿色制造转变。

  在安徽芜湖,“水泥大王”海螺水泥近年来持续进行科技创新,将传统产业向低碳、绿色转变。公司已建成全球第一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全球第一个零外购电水泥工程、全球首个5G超级上行技术商业应用示范项目,使用全国第一个开发应用露天水泥矿山无人驾驶矿车、国内首个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等。

  与此同时,海螺水泥正在建设的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更是变“被动碳减排”为“主动碳捕集”。

  能耗降下来,产业“绿”起来。十年来,安徽通过大力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1%,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7%。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助力制造业“皖”美蝶变

  2022年,安徽资本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从万朗磁塑、拓山重工、劲旅环境登陆主板,到铜冠铜箔、五洲医疗、翰博高新登陆创业板,再到井松智能、恒烁股份、汇成股份在科创板鸣锣,中科美菱、雅葆轩在北交所上市,据统计,2022年前11个月,安徽全省新增上市公司(含过会)28家、新增IPO(首次公开募股)申报企业3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均跻身全国前七。其中,中科美菱连创北交所过会、上市最快“两项纪录”,翰博高新成为第1家北交所成功转板创业板的企业。

  取得这些成绩,与安徽近年来在金融工作上的“高频”“顶格”“创新”“督导”等做法分不开。近年来,安徽着力构建风险投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推进全省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除了建立A股上市公司培育体系,安徽还在资产上市、境外市场融资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上下功夫,不仅出台《推进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明确上市企业工作目标、执行计划、奖励政策等;印发《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方案》,调整返投政策、容错政策、让利政策,还正式注册设立国金平台,先后公开招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只母基金管理人,出台组建(或转承)人工智能等7只母基金的方案,力争通过引导基金的撬动,打造“基金丛林”,助力新兴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