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瑶海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安徽华信:从“三无”到“小巨人”的进阶路
发布日期:2023-09-01   浏览量:8880   来源: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0


创业时面临“无资金、无项目、无人脉”窘境的是它,成长为细分行业“排头兵”、蜚声业界的也是它。安徽华信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短短十几年创业时间,即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步步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奥秘?近日,记者一行走进华信科技,探寻企业的成长密码。

  走进位于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华信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门口一块巨石上镌刻的“强我中华 诚实守信”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公司董事长杨善春将这八个大字奉为圭臬,并表示企业名“华信”二字即由此而来。

从零部件起步向整车巨头迈进

  在企业产品展区,新款电动环卫车、电动巡逻车、环卫垃圾车、电动扫地车排列成两排。“这是公司最新研发的智能无人环卫车”,杨善春指着其中一辆车告诉记者,华信科技在小型新能源环卫车的无人驾驶使用技术上处于行业前沿。

  说起企业成长经历,杨善春向记者娓娓道来。2004年4月,杨善春辞去待遇相对丰厚、稳定的工作,创立了合肥环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室内环境检测项目。在发展过程,他接触到一位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向他透露一个商机:当时,电动特种车市场的一些关键部件全靠国外进口。如果能够实现国产替代,一定有市场、有“钱途”。于是,在经过前期大量市场调研基础上,2005年开始,环信科技在做环境检测业务的基础上拓宽了电动特种车的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小小的加速器、仪表、充电器……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却将企业领上发展“快车道”。短短三年时间,环信科技的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40%多,年销售达5000万元左右。

  正是有了技术和资本的积累,才让杨善春有底气和勇气,将目光从电动车零配件瞄向了电动车整车市场。

  2007年,华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正式注册成立。

  其实,在进入电动车行业之前,杨善春就一直在思考公司未来如何精确定位。他对新能源车市场做了细致分析:电动车市场庞大,属于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优势企业较多,以公司当时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无法与传统车企抗衡,所以他选择摸着石头过河,最终确立了电动环卫车这一细分市场。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当年环卫部门使用的车辆是人力车,“我觉得,随着环卫行业快速发展,未来城市的环卫工作机械化作业要求肯定会越来越高,而且环卫工人老龄化的趋势也会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杨善春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以“华信科技”为品牌的企业正式拉开了进军电动车行业的帷幕。

  尽管方向有了,但是初入电动车行业,杨善春还是保持着冷静的思考。当时,华信科技的技术不如早入行的同行,成本和同行相比也不占优势,此外,“华信科技”的品牌,市场认可度究竟怎样还是未知数,而且就企业实力而言,也不如“雅迪”这样的行业翘楚。面对处处都“不如”的情况,华信科技怎样才能“突出重围”?

  答案是加大创新投入。

  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早在2016年,华信科技就成立了技术研究院,专门开发新产品、研究环卫电动行业发展的未来。

  随着持续发展,该公司拥有各类专兼职高职称技术人员70余人,技术人员占比达到30%以上。已取得近200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33项,每年完成新车型研发10余款,创新技术20多项,数量位居行业前列。并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研究关系,共同组建了全国首家电动环卫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制定了电动环卫车行业全国首个地方标准《电动环卫车技术要求》。

  2010年5月,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辆电动车正式下线,开启了华信科技迈向“小巨人”企业的第一步。

在深耕细分领域独领风骚

  走进华信科技生产车间,充满科幻色彩的新能源智能吸扫一体清洁车尤为吸人眼球。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超告诉记者,这辆清洁车配备了激光雷达、视觉识别摄像头等,可以满足自动驾驶、遥控驾驶、人工驾驶三种应用场景,是与中科院共同承揽的“揭榜挂帅”项目产品。

  这款车基于5G技术,实现了对车辆的远程驾驶和操控,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线控底盘、自动驾驶系统,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使车辆拥有高精定位、自主避障、自主导航、贴边清扫、场景数据采集等多种功能,技术上处于行业前列。

  深耕细分领域,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随着互联网+制造的大潮到来,从2015年开始,华信科技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为研究方向,全面升级传统环卫装备,推动环卫行业的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2019年,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环卫4.0”模式(智能网联立体环卫作业),并联合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新能源环卫车的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持续研发投入并初具成效。公司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了新一代“智慧环卫平台”,使华信的环卫装备融入信息“大数据”库。以一款遥控智能冲洗车为例,这款车在华信云平台上面,可以实时监控这台车的作业过程,水箱水量有多少,行走的路线轨迹等。

  根据市场需求,目前华信科技已开发了无人驾驶吸扫车、无人驾驶环境信息收集车、无人驾驶环卫巡查车、无人驾驶摆渡车、遥控驾驶冲洗车、遥控驾驶吸保车、智能垃圾分类收集车等7款智能化产品以及新能源环卫车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并获得合肥市首个城市道路无人环卫车试运营资格牌照。

  公司还先后开发出了多款电动环卫车,产品涵盖电动环卫行业的清运、清洗、保洁、清扫、巡逻等全系列,共计30余个品种,适用于各种环卫作业模式,创造了环卫作业新概念。这些,无疑让华信科技成为电动环卫车制造这个细分领域的先驱者。

  经过十余年的耕耘,公司产品已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并出口美国、意大利、新加坡、印度、智利、格鲁吉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华信科技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环卫车生产企业之一。

从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转型

  走进长丰(双凤)经开区的京祥名都小区,智能厢式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映入眼帘,宛如一个漂亮的书报亭,小区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它为“智慧屋”。“智慧屋”不仅可以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还具备刷卡和人脸识别两种“智能”投放功能,实现了对小区生活垃圾“一站式”管理。垃圾分类投放可以赚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们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很高。

  随着智慧屋的投运,各类生活垃圾也将开始不同的“旅程”,“垃圾分类分完成后,经过转运到我们建设的餐厨垃圾处理站。从设备制造到服务运营到垃圾分类到餐桌垃圾处理,形成一整套的产业链。”杨善春告诉记者,厨余垃圾经初步分拣后,由专门的餐厨垃圾车运往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处置“变身”有机肥;纸壳、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经过称重积分后,集中收运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其他垃圾运输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有害垃圾则集中专业处理。实现了完善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工作闭环管理。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进行着深刻变革,制造业企业加速从“加工组装”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拓展盈利空间、多塑竞争优势,华信科技在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兴建华信产业园,全面推动“制造推动迈向服务转型,服务助力制造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一个平台、两大板块、七大业务”的整体架构全面搭建完成,以业务为主线的“1751”发展战略逐步清晰。

  不止上述“智慧屋”和生物发酵厨余垃圾处理中心这些企业业务新方向,华信目前还瞄准工业文化“研学游”。

  “我们正在制定工业文化旅游的方案。”杨善春说,随着工业转型和旅游业发展,工业旅游近年来持续走热,华信科技也将挖掘出“工业+”的价值链,把工厂参观转化为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让学生们在参观游览的同时,提高对垃圾分类的正确认识,感受和体验环卫设备对未来环境的影响,从小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小巨人语录:转型要积极响应政策

  做企业和做人一样,首先是要做到“信”字当头。以“信”立本,就是在自己头上戴上紧箍咒。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其次,企业的转型、产品的迭代升级,都需要紧盯国家政策走向。

  国家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我们就积极响应,在细分市场领域做精产品。

  国家鼓励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我们就持续进行技改、科研投入,解决卡脖子难题,在新能源和无人驾驶领域,让传统造车产业焕发新机。

  (文字报道:吴根权 主持人:宋相国 视频报道:张传兵 卞潘峰 郭元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