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瑶海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申报指南

第一步 企业点击平台右上角注册按钮,进行注册。已注册的企业可以直接登录。需要修改资料或忘记用户名、密码的企业请联系63671055处理。注册成功后,登录系统。

第二步 【企业云】-【企业信息】中更新企业基本信息,上传营业执照、证书等附件,提交,等待审核。

第三步 审核通过后,在【申报管理】中进行项目申报。

第四步 选择申报类别,在【基本信息填写】中完善该项目类别申报所需信息。

第五步 在【申报项目列表】选择具体奖补项目进行申报,填写社情奖补信息,奖补中涉及项目的,必须填写项目简介。上传材料,提交初审。

第六步 政策执行部门初审员进行初审和审核。

第七步 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申报材料打印,并交各部门会审,会审通过后,进行公示及资金发放。

注:带书名号的,为系统中对应的菜单或按钮。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附解读)
发布日期:2022-02-21   浏览量:680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0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已经20211229日市政府第10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1231       

 


 

关于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加快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根据省经信厅等10部门《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意见》(皖经信运行〔2021108号)要求,构建以市主导,县(市)区、开发区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依法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市场化配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深入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力争到十四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核心指标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20226月底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12月底前,基本完成占地5亩及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初步建立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体系,启动全市亩均效益数据平台建设。2023年底前,探索开展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逐步实施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2024年底前,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亩均效益评价数据平台全面建成。通过科学合理的亩均评价和结果运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建立评价体系

(一)评价范围。

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及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施评价。其中,对初创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期企业,及其他暂不适宜纳入评价的企业,设置不超过3年的过渡期,确有必要的可在过渡期外再适当延长;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公益性企业列入免评企业。逐步覆盖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责任单位:市亩均办,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评价指标。

市、县两级同步开展评价。市级层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营业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主要指标,兼顾单位污染物排放营业收入、亩均技术改造投资等指标,科学设置企业综合素质加分项,力求评价指标反映企业全方位发展质量效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以亩均税收为主要指标。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为主要指标。县(市)区、开发区层面,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为主,鼓励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和工作需要,选取或增设其他评价指标,形成市、县协调互补的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市亩均办,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评价基准。

采用百分制。企业综合评价采用基准分百分制,合理设置各项指标权重。设定基准值。评价指标基准值要充分体现优质企业与低效企业间的差距,有关评价指标的基准值由市、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参照本地区参评年度该指标平均值1.5倍左右设定。(责任单位:市亩均办,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分档标准。

企业亩均评价结果分为A类(优先发展类,前20%、含20%)、B类(鼓励提升类,20-65%、含65%)、C类(规范转型类,65-95%、含95%)、D类(调控帮扶类,后5%)四类。各县(市)区、开发区可对一定规模以上营收(税收)的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类型企业进行加分、升档或保档,对违法违规、环保安全不达标或发生较大社会影响事故的企业进行减分、降档或限档。(责任单位:市亩均办,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实施综合应用

(一)完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体系。

1.实施分类服务引导。每年发布全市亩均效益领跑者100名单,引导企业对标提升。依据市级综合评价结果,对A类企业正向激励,在示范试点申报、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要素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对BC类企业引导提升,运用加大技改投入、智能化改造等方式,促进其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对D类企业调控帮扶,一企一策精准对接,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依法依规坚决整治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强制性标准的企业。(责任单位: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实施分档财政奖励。依据市级综合评价结果,A类企业原则上按110%比例享受市级财政政策,并优先推荐国家、省级相关政策;B类企业继续按100%比例享受市级财政政策、特别先进的项目向上推荐争取;C类企业原则上按70%比例享受市级财政政策(不包括补偿性财政政策)、不向上推荐争取;D类企业原则上不得享受市级财政奖励政策(不包括补偿性财政政策)、不向上推荐争取。不列入亩均效益评价范围的企业,按原比例享受市级政策。各县(市)区、开发区依据区域内评价结果,参照或适当修改比例执行。(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完善差别化信贷机制。以合肥信易贷平台为依托,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金融机构信贷与综合评价结果挂钩联动机制。对符合政策条件的AB类企业,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贷款授信、担保方式创新、还款方式创新和利率优惠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优质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4.实施差别化要素配置。按相关规定在权限范围内,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划分范围和使用税额标准。加大对地方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符合转型升级导向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合理使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根据评价分类分档结果,年度用地指标向AB类企业倾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市经信局、合肥供电公司)

(二)建立分行业评价结果应用体系。

在市、县两级评价基础上,逐步实施分行业评价和结果应用,探索制定差异化产业支持政策,集中资源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合理转移淘汰低效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对亩均效益评价结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行业,加大对行业企业的改造提升,通过技术创新、智能改造等途径,推动行业整体提质增效;对行业内综合评价得分较低的企业,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对标先进、加快提升。(责任单位: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建立分区域评价结果应用体系。

结合分区域的发展规划和综合评价结果,根据区域经济优势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合理推进生产力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多的原则,探索建立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

(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应用机制。

1.处置低效闲置用地。加大低效、闲置用地的集中处置力度,着力提升用地利用效率。对企业未按照合同约定开发建设和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严重滞后开工投产约定时限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其进行调查认定处理,对于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提出处理意见报市(县)相关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投促局)

2.实施产业用地准入机制。在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推广标准地制度。在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时,注重亩均效益水平。加快制定出台全市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规范指南,将投资、亩产、能耗、环境、建设等标准纳入全市新增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公开出让条件。对利用存量用地(厂房)引进项目视同新增项目,防止出现退低进低(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经信局、市投促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加强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亩均办),设在市经信局,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工作开展。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夯实工作保障。加强人员保障,市、县两级抽调专职人员,组建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专班。加强资金保障,市、县两级亩均效益评价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障。(责任单位:市亩均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注重督导激励。将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对亩均效益提升显著的县(市)区、开发区,在要素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市亩均办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对亩均效益评价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及时总结经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责任单位:市亩均办,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做好宣传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亩均效益评价政策法规和工作信息。加强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企业、行业、区域践行新发展理念,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亩均办,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根据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政策解读】关于《关于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政策解读

    20211231日,《关于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实施。现将《实施意见》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参加省党代会合肥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提高产业集聚度,高度重视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核心指标,高度关注市场主体数量变化情况,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争当特色鲜明的制造强市。111日,省经信厅等10部门印发《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省全面启动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意见》要求12月底前各地市要出台实施意见。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省亩均办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在全市范围逐步实施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强化结果综合运用,将亩均效益评价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举措,发挥亩均效益改革牵引性作用,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引导企业提质扩量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110月,市经信局启动《实施意见》编制工作。

202111月上旬,完成《实施意见》初稿。

202111月中旬,完成成员单位征集意见工作。

202112月上旬,完成企业意见征集工作。

202112月上旬,完成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性审查工作。

20211229日,文件经市政府第10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四、工作目标

深入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力争到十四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核心指标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20226月底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12月底前,基本完成占地5亩及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初步建立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体系,启动全市亩均效益数据平台建设。2023年底前,探索开展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逐步实施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2024年底前,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亩均效益评价数据平台全面建成。通过科学合理的亩均评价和结果运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包含四个章节,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根据发展情况适时修订。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明确亩均评价工作阶段性目标。二是建立评价体系。明确亩均效益评价范围、评价指标、评价基准和分档标准。市、县两级同步开展评价。市级层面,规上工业企业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营业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主要指标,兼顾单位污染物排放营业收入、亩均技术改造投资等指标;规下工业企业以亩均税收为主要指标;规上服务业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为主要指标。县(市)区、开发区层面,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为主,鼓励其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选取或增设其他评价指标,形成市、县协调互补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分为A类(优先发展类,前20%、含20%)、B类(鼓励提升类,20-65%、含65%)、C类(规范转型类,65-95%、含95%)、D类(调控帮扶类,后5%)四类。三是实施综合应用按评价对象分为四类,针对企业,实施分类服务引导、分档财政奖励政策和差别化信贷机制;实施差别化要素配置,具体包括差别化用电、用水和用地政策;针对行业,建立分行业评价结果应用,集中资源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合理转移淘汰低效低端产业;针对区域,建立分区域评价结果应用,合理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针对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低效闲置用地处理,加快推广标准地制度。四是加强组织保障。从组织领导、工作保障、督导激励、宣传引导等四方面,加强组织保障。

六、创新举措

《实施意见》在省《意见》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注重三个突出一是指标设置突出导向性。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实施科学评价,引导企业集约高质量发展。在指标设置上,在郑栅洁书记提出的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核心指标基础上,突出合肥科创特色和绿色引领,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能耗营业收入作为主要指标,并按照省统一安排,使用亩均营业收入代替亩均增加值指标。二是评价体系突出实操性。本着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区、县域、开发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阶段不同,鼓励各县区根据发展实际,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实施办法,统筹推进实施。三是结果应用突出针对性。注重”“结合,建立针对企业、行业、区域等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运用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等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提高要素资源使用效益,实现提质增效。将亩均论英雄标准地制度、低效用地清理相结合,从工业用地前后两端共同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升产出效益。

七、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亩均办),设在市经信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夯实工作保障。加强人员保障,市、县两级抽调专职人员,组建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专班。加强资金保障,市、县两级亩均效益评价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障。

三是注重督导激励。将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对亩均效益提升显著的县(市)区、开发区,在要素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市亩均办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对亩均效益评价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及时总结经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做好宣传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亩均效益评价政策法规和工作信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企业、行业、区域践行新发展理念,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八、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谋划研究出台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2022年亩均效益工作要点;谋划制定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二是加快工作推动。加快完成工业企业用地面积和相关主要指标取数工作,确保数据清晰准确;督促各县(市)区、开发区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确保工作落地见效;3月底前,完成全市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培训,组建工作专班、购买社会化服务。6月底前,市县两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12月底前,市县两级基本完成占地5亩及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评价。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多渠道、多方式、全媒体加大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宣传推广力度,引导企业、行业、区域践行新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