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示范推广覆膜机插秧技术解决稻田“草害”
发布日期:2024-06-03   浏览量:2677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0

“栽种初夏秧,稻谷满粮仓”。初夏时节是水稻移栽的关键时期,今年合肥在长丰、巢湖、庐江等地示范推广覆膜机插秧技术,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解决稻田“草害”的问题,助力水稻增产增收。

  5月31日,在庐江县郭河镇的一块试验田里,农机手傅玉驾驶着覆膜插秧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与寻常插秧不同的是,覆膜插秧机在插秧的同时还为水田铺上了一层黑色的地膜,所过之处,打孔、覆膜和插秧一气呵成,划出一条直线向远处延伸。

  “这台覆膜插秧机是在插秧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加装了全自动覆膜设备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随着插秧机移动,前轴自动将地膜平整覆盖在地面,后轴直接把地膜刺破将秧苗插进水田里。”傅玉介绍,目前这台覆膜插秧机一天能作业20~25亩地。

  为啥要“多此一举”,给稻田盖上地膜再插秧?

  庐江县天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素平介绍,除草一直都是水稻种植,特别是有机水稻种植的一大难点,而现在这层薄薄的地膜,能抑制95%以上的杂草生长,农民不再需要给稻田打除草剂,仅除草一项,每亩地就能节省140元左右,种出来的水稻也更绿色、更健康。

  使用地膜会不会有污染?会不会增加种田成本?

  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晨阳给出了答案。这层黑色的地膜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对土地也没有污染,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相比于传统机插秧多了一道铺地膜工序,看似每亩田成本增加了200元左右,其实有很多好处。”吴晨阳说,夏季气温比较高,水分蒸发快,这层地膜是“节水能手”,能够减少水分蒸发,稻田无需反复灌溉,能节约灌溉用水30%以上。

  此外,覆膜后,肥料利用率和土壤温度都会提高,能让水稻早长穗、快成熟。平均下来,一亩地能增产200斤,增收240元左右。通过这种方式种植出来的水稻,售价也会更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为全面推进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探索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效能,近年来,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在巢湖市、长丰县开展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相关试验。今年全市共设置了8个示范点,计划实施亩数近千亩。下一步,合肥市还将通过打造试点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使用范围。(卫晓敏 李俊)